訊息公告

2025年院長畢業典禮致詞:走出自己的路

Published on
Author
魏彣芯

 

文/陳志成院長口述,陳平然整理

 

首先恭喜各位畢業生,終於順利完成在陽明交大的學業,祝大家畢業快樂!趁這個機會,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個小故事。

成敗之間

首先,在幾個月之前,有位記者到資訊學院訪問我,只是記者之所以要訪問我,並不是因為我有什麼豐功偉績,而是因為資訊學院的學生,還有已經畢業的學長姐們都太過優秀。

根據統計,竹科裡面有65%的CEO是交大校友(也許各位身邊的同學,未來就有人會成為竹科的CEO),因此記者認為我們院內學生畢業後,一定有很多人選擇創業,所以才來訪問我。我對記者說:「我在交大當教授將近十五年以來,幾乎不曾聽過有學生畢業之後選擇創業。」他非常驚訝地問我:「為什麼?」

大家應該還記得,清朝科舉制度分為童試、鄉試、會試、殿試,學生要從秀才、舉人、進士一路考上去。清朝國祚大約270年,平均每三年舉辦一次殿試,也就是皇帝在紫禁城太和殿中親自主持的考試,每次殿試平均會選取約 200 位進士,整個清朝共約2萬4千位進士。進士裡的第一到三名依序是狀元、榜眼、探花,清朝共有114位狀元。

這些「人中龍鳳」的進士們,幾乎都在幫清朝的皇帝服務,結果114位狀元的名字,記者先生一位都沒聽過,反而是創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,幾乎無人不曉。洪秀全曾參加四次鄉試卻全部落榜,但是連秀才都沒考上的洪秀全後來稱帝,幾乎快讓清朝滅亡,連八旗軍都不是他的對手;後來是因為清廷重用漢人,例如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,才平定了太平天國。

又比如清朝北洋新軍統帥兼內閣總理大臣的袁世凱,軍事實力強大到足以和革命軍抗衡,辛亥革命後孫文甚至必須和袁世凱議和:若清帝願意退位,就讓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。最後在袁世凱的「逼宮」下,清帝溥儀遜位,所以清朝的氣數可說是結束在袁世凱的手裡。實際上,袁世凱曾參加過兩次鄉試,都沒有考上秀才,後來他不僅擔任大總統,甚至還稱帝!

最後我對記者先生說:「我們學院的學生都太會念書了,如果在清朝,大家都可以考到進士,甚至狀元、榜眼、探花,為什麼還要出來革命推翻皇帝?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殺頭,對不對?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學生,很少人出來創業的原因之一。」

得失之間

第一個小故事結束了,第二個故事則跟我有關。在美國攻讀博士期間,1997年暑假我曾經到美國Bell Labs實習。Bell Labs以前非常有名,至1997年已出過五位諾貝爾獎得主(到2024年則共有十一位)!後來因為AT&T規模太過龐大,1984年被美國政府依據反托拉斯法強制分割,Bell Labs也因此分割出Bellcore。實習結束後,我老闆對我還算滿意,她希望我畢業之後能到Bell Labs工作。隔年我快畢業的時候,她已經改到Bellcore服務,她就給了我Bellcore的offer 。

當時我還是想自己先去找找其他工作,不要馬上就答應她,就找了一家叫做Qualcomm公司,中文叫高通。現在有誰沒聽過Qualcomm?但是在1998年,我向同學、家人提起 Qualcomm,很多人都沒聽過。同學跟我講:每一個做通訊、做網路的畢業生,都想去Bell Labs、Bellcore,你怎麼會想去那個 Qualcomm?

後來Qualcomm幫我支付機票和旅館費用,讓我從東岸飛到聖地牙哥面談,也願意給我offer,並給我一些股份。但是後來我告訴他們:「我要去Bellcore。」他們的HR立刻打電話給我說:「馬上把給你的股份加倍!」當時Qualcomm已經股票上市,股價好一陣子都只維持在兩、三塊美金。我想了一下,去Bellcore就像是現在到Google工作的意思,大家都聽過。Qualcomm既沒人聽過,幾年以來股票都只有兩、三塊,會不會變壁紙?所以1998 年博士畢業後,8 月我就加入了Bellcore。

後來發生什麼事?Qualcomm股價開始大漲,2000年1月股價已經漲到70美元,中間又分割了數次。我算了一下,他們承諾給我的股份在一年四個月裡大漲了220倍,之後還繼續漲。我不知道現在股價多少錢,我也不想看,要不然看了會傷心。我不只失去一點財富,而是失去一大筆財富!如果當年去了Qualcomm,不僅這輩子不愁吃穿,連下一輩子都不愁吃穿!

我去Qualcomm面談時曾遇到一位台灣人,五、六年前我在交大碰到他,他說自己早就退休了,還在加州灣區買了一間很大的房子。去年9月我到Qualcomm的聖地牙哥總部訪問,這是睽違 26 年後我再次踏進Qualcomm總部,我跟他們的高階主管說:「1998年我有拿到你們的 offer,但是我沒有來。」他說公司裡西元2000年以前到職的早期員工幾乎都退休了,現在的高階主管,大都是2000 年之後才到職的新員工。

故事到這裡,有人可能認為我希望大家去創業,或者去加入新創公司。其實,這不是我想要傳達的訊息,大家不妨先聽完第三個故事。

高薪,不是唯一選項

大概十年前我在交大指導過一位非常優秀的碩士生,他不僅研究做得非常好,甚至有能力發表期刊論文,那可是博士班在做的事情。他是位非常聰明的學生,高中時就參加奧林匹克物理和資訊競賽,我在念高中的時候,哪有辦法像他一樣?可能連邊都沾不上!

他碩士快畢業時主動跟我說:「老師,我想要念博士班。」他的意思是問我要不要收他?當時我心中非常高興,當然贊同他的想法。結果隔一個禮拜跟他meeting的時候,他卻告訴我自己已經決定不念博士班了。我問他為什麼?他支支吾吾地,也沒有講原因,只是說:「反正不念了!」

後來我問其他學生:「某某某上禮拜跟我見面,不是說要念博士班嗎?為什麼才過一個禮拜,他就說不念了?」其他學生跟我說:「老師,他上禮拜跟你見完面後,回到實驗室跟大家宣布:『我要念博士班,老師也決定要收我了!』結果所有人都在笑他:『你為什麼要念博士班?沒有人要念博士班啊!我們所有人畢業後都到園區那家 M 開頭的公司上班。』」那時候我實驗室裡五到八成的學生,畢業後都到那家公司服務。

其他學生還笑他說:「我們碩士一畢業,就算沒有工作經驗,那家公司給的薪水就比助理教授還高!做個幾年,薪水就比我們老師還高(就是指我啦!),你為什麼還要去念博士?當教授賺不了什麼錢。」因為每一位同學都笑他,所以這位學生就決定不念博士班了。

其實那位學生應該要念博士班,因為他是很喜歡挑戰和學習新東西的人。因為我知道他有這兩項特質,當他跟我說不念博士班的時候,我就跟他說:「你去那家公司工作,保證三年內一定後悔!」後來他和那家公司簽了三年研發替代役,一年後有一天他傳 E-mail 給我,說他下班之後要來找我聊聊,他想要重新思考他人生未來的方向。

學生畢業了,老師還是得要好好地「售後服務」!有一天晚上七點多,我就在實驗室跟他聊了大概一小時。簡單來說,他應該要走學術界,但是因為同學都在笑他,所以他就走了一條跟大家一樣的路,最後痛苦的是他自己!

不怕被嘲笑的勇氣

這三個故事,我真正想傳達給各位的訊息是什麼?我想送給各位的話就是:「不要人云亦云!」

雖然你們大部分的人都想進入園區去賺大錢,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這件事。當然,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,或者去加入新創公司。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,例如有人的家裡需要你趕快去賺錢,但有些人並不需要。也不是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人格特質,而且大家的專業能力也不一樣。所以我還想要送給各位的另一句話就是:「想清楚什麼事情適合你,找到最適合你的路,然後不要怕同學笑你,就去做那件事!」

我再舉一個例子:有部 YouTube 影片,畫面中間有一條馬路,兩側是草地,一群羚羊要過馬路,所有的車都停下來等待。因為馬路上沒有障礙物,羚羊們都是很快地奔跑衝過馬路,其中有一隻羚羊不知道為什麼,跑到馬路中央突然跳了一下,然後再繼續向前跑。結果後面每一隻羚羊衝到馬路上的時候,就算不知道原因,也都跟著跳一下再跑。

如果不跳那一下,整個羚羊隊伍可以更快衝過馬路,但是後面每一隻羚羊都跳一下,不只拖慢了隊伍速度,甚至有一隻羚羊跳一下後還跌倒摔了一跤,可能還因此受傷。後面所有羚羊跟著多跳那一下,就像很多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進園區工作,只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說、這樣做。所以我建議,每個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,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。

我當教授二十幾年,我觀察到現在的學生,尤其是交大資工的學生,「同質性」似乎愈來愈高,也就是大家幾乎都走一樣的路:不管學士或碩士,畢業後就進了園區,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,這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。我一直強調,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創業,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念博士,但如果你適合做這件事情,你就應該去做,不要大家都做一樣的事情。

另外,各位應該都知道,在學院行政團隊的努力下,我們終於突破困難、爭取到光復校區的一塊校地用來興建資訊二館,預計2027年完工。只是單單建築物就需要6億台幣經費,以前國內的高科技公司不多,幸好我們以前有很多自行創業的學長、姊,其中特別感謝我們的系友—緯創資通董事長林憲銘,林學長個人就捐了 3 億元給學院!當年我如果去了Qualcomm,另外 3 億我就捐了!很抱歉,我現在只能講大話。假使你們以後沒有人去創業或加入新創公司,學院建設要募款,只會愈來愈困難,這是大家未來必須面對的隱憂,所以我們畢業生一定要有人去創業啊!

多樣性,讓未來更多可能性

我之前還看過一篇報導,作者認為今天人類文明能如此地多彩多姿,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「多樣性」,也就是英文的Diversity。就是因為有不同專業能力的人、不同性格的人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激盪,才有我們今日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的文明。我們的社會需要各種人,我們不需要大家都去打天下、當皇帝,但是現在你們應該要創業的不去創業,應該出國的不出國,應該念博士的不念博士。交大資工畢業生現在同質性過高,當大家都走同樣一條路時,對你個人或許並不危險,但是如同我前面所說,對國家、社會長遠而言,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。

在我的年代,很多人會選擇出國念書,但是現在的學生幾乎都不出國留學了。所以我在院長任內非常努力做的一件事,就是跟國外多所大學簽訂dual degree programs(如3+X雙聯學位計畫),希望讓本來該出國的人一定要出國。除了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(UIUC)和萊斯大學(Rice University),接下來我們還會跟華盛頓大學和西北大學簽約,未來各位如果申請西北大學,甚至有機會同時拿到西北大學和陽明交大的碩士或博士學位。我之所以這麼努力,就是要降低學生的同質化程度,進一步提升 Diversity

有些學生曾跟我說:「我很想出國唸書,但是沒有錢怎麼去?」所以我也非常努力跟系友募款,現在院內除了有獎助學金以外,我們還和一家銀行合作推出低利留學貸款方案,利息由學院向系友募集資金,以獎學金形式提供補助。此外,就學期間到就業初期都不用償還本金,等工作穩定後再開始攤還,希望能降低社會新鮮人的經濟壓力。所以還是同樣的一句老話,如果大家每個人學士、碩士畢業就去園區工作,沒有人創業,以後我們就很難募款了。

最後雖然不免俗地,要祝福各位畢業之後「鵬程萬里,一帆風順!」但是我要告訴各位,絕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會一帆風順。這並不是在「唱衰」各位,而是事實。各位可以問問老師和父母,有誰大學畢業後的人生都是一帆風順?真的非常非常少!各位畢業後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和挑戰,但是當各位遇到挫折、挑戰的時候,要如何克服它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各位在這裡學習了四年,學校傳授了很多專業知識,幫助各位克服未來在專業領域遇到的挫折與挑戰。但是一個人的能力有限,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不同背景的人來一起幫忙解決,這又回應到我前面講的多樣性!趕快觀察你的同學,誰跟你的差距性愈大,以後就愈有可能幫助到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