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息公告

2016傑出校友梁國屏學長-Life Story Sharing

 

梁國屏 學長 (計工67級)

資訊領域發展快速,什麼是職涯成功的關鍵?曾任仁寶電腦的資深副總、趨勢科技全球研發執行副總的梁國屏學長的答案是:做你心中想做的事,然後不斷檢視自己在工作上追求什麼,隨時注意產業的變化,並調整思維來因應。

※※※※※

跟隨你心(follow your heart)

什麼是生涯規劃?這個字眼太大,我覺得首先你要先問問自己,心裡最想做什麼?而不是你要什麼,所以,第一個要點就是follow your heart,你怎麼想,才是最重要的。在我們那個年代,台大的畢業生多半選擇出國,那交大學生呢,出國人數一半一半,所以畢業後要不要出國?該去大公司或小公司?還是去當業務?聽說很多大公司的總經理都是業務出身的。 

到底該怎麼做呢?我一路走來的經驗是,在我問問自己幾個問題後,心裡有想法就下決定了,那個決定,通常就是我最想作。因為我的能力在哪?自己是最清楚明白的。所以,我第一個想分享給同學們的是,如果你喜歡寫程式(program),那就去寫啊;大家都說竹科工程師有多操勞、爆肝,如果不喜歡台灣,那就去別的地方。我常說,路都掌握在自己手裡,只要腹中有真才,世界很大,一定有你可以發揮的地方。

 

找到自己的強項

我從來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。一直以來,我對研發工作有種執著,所以一直到今天還是持續在研發的崗位上。大家別看我大學成績不好,可是我主科很認真也唸得還不錯,只是不上課而已啊!(笑) 

從我畢業之後,一直在從事技術研發,我們班上到現在為止還在作技術的大概只剩我一個,我想說的是,要找到自己的強項是什麼?做你喜歡的事、擅長的事,很多時候,因為我們喜歡這件事就會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好! 

不斷的往前看,追求新的技術一直是資工人的挑戰,大家可能常有入錯行的感覺,消極想著工作就是如此而已,或者一逕埋頭苦幹。我的建議是,要不斷的檢視你在這份工作追求些什麼?在累積的過程中,不要忘了去看看整個產業結構,因為時代需求跟產業的變化很快,不斷的檢視及思考,並隨時調整思維來因應,否則你做了很多,卻無法體悟到更多的事。 

不斷往前看,還有不要用眼前的薪水來思考工作回報了你什麼,可以想想你從工作學到什麼是可以帶走的?你今天解個Bug、你想出一個方法,產出的成果也許賺錢的是公司,但是學到的是你,除非你今天作了這工作之後就想退休,否則想想你接下來的五年呢?十年呢,未來的二十年呢?學到的知識會跟著你走、影響你未來發展,甚至可能在其他地方有所貢獻。 

大家要體認到,在你離開學校三、五年後,你大學讀哪、研究所讀哪的影響越來越小。重要的是,這三、五年中你做了什麼?我在面試時常問面試者,這幾年來你學到什麼?你在哪些專案當中有什麼重要的決定?做決定的動機是什麼?你的思維是什麼?而不是回答,我不知道阿,老闆說什麼我就做什麼。 

即便今天同學們是跟著教授做專題,也該想想自己在這團隊中想要扮演的角色是什麼?累積了怎樣的團隊合作經驗?以及合作的過程中,你覺得最困難、最好的部分在哪?

 

以軟體思維帶領硬體走向

近年來,台灣面臨了產業瓶頸。台灣產業基本上以硬體為主,而IT產業的毛利率卻僅3%到4%,像台灣仁寶、鴻海、華碩、聯發科、HTC、廣達、緯創等等,這些公司大部分的價值都在硬體,利潤多半是坐一望二。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價值的創造在軟體,硬體當然是很重要的平臺,但軟體卻能創造出讓人掏錢出來的價值。 

再者,軟體業的成本只在工程師跟電腦,由於成本相對較低所以它的利潤就很可觀,以美國目前TOP 10的公司來看,幾乎都是軟體公司,像是Google、IBM、Apple、Microsoft、Cisco等公司,即便是Cisco這類印象中是做硬體的公司,事實上,他將近90%的利潤都來自軟體。 

可是,我們回過頭來看,目前台灣的產業主體仍是以硬體為主,現在tablet上來了、平板上來了,PC的產值就下降了,以前你可能三年到三年半、四年換一次,現在如果有使用PC的需求,最多是五年再換一次,平均換機速度慢了一年。

加上LED、Dram等硬體發展的前景並不看好,那以IT產業為主要經濟體的台灣,未來該怎麼辦呢?難道沒有路可走了嗎?我認為,是有路可走的,但是走出新路卻不能靠我們這一代的人,LKK來是沒有用的。

台灣累積了這麼多年的硬體功力,整個產業實力非常強大,任何產品要加網路、加Camera都沒問題、什麼都能做,產業鍊的整合能力相當成熟,所以硬體是必要的,但是硬體要用軟體的觀念、軟體的價值,要讓軟體的思維來帶領硬體的走向。

舉例來說,有某個公司想要發展廚房用的tap panel,可以吸附在桌上或冰箱上,有WiFi,也能聲控操作,提供各類菜色的菜單等等。或者在冰箱裝個感應器,可以感應冰箱開關的次數、放了什麼東西、食物的保存天數監控等等。公司高層就緊急開會準備在加值上著手開發,要有什麼功能,軟體也有想法了,也決定來開個平臺,結果老闆談談就拍板;把公司去年沒有賣掉的平版拿出來,再裝上兩個麥克風、鏡頭重新包裝。本來我還覺得很不錯,台灣的產業已經要有所不同,但如果只是把原有的硬體在上面加價值,這就是一個硬體思維的角色去帶團體的發展。 

所以,如果我們做的東西太純粹,只是拿一個software,然後變成一個web  service,讓大家上網使用,往往會受到市場侷限,加上很多Web是有地域性的,像PCHOME、蕃薯藤等,但Internet是沒有地域性的,可是網路的內容是有的,所以,如果能用軟體的思維來帶領硬體的走向,因為硬體沒辦法自己升級(updata),但是軟體可以啊,能有機會不斷的創造出新價值,做成一個軟硬皆合的加值商品,一定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。 

我認為,這一切的關鍵在創新(innovation),創新是什麼?創新就是不需要去墨守成規。你要想像的,不是Dell會怎麼order,而是設身處地,去思考真正的User需求是什麼,去找出自己創意來。比如說,交大這幾年在講Bio IT、BioTech,我非常樂觀其成。

人總會變老,這幾年戰後嬰兒潮慢慢老化,健康醫療領域在未來一定大有發展。還有少子化,少子化問題在歐美、日本都是很普遍的現象。孩子越生越少,教養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,但是資訊的發展有沒有讓教育變得更好?我覺得效果還是有限,所以可以做的很多,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發展。

 

 學校與就業的差異:穩定執行V.S隨時應變

學校跟就業差別在哪裡?在學校有老師、在公司有經理(Manager),老師會教你怎麼做,但經理會教你怎麼做嗎?別想了!老師教你,因為這是一個教學過程,帶著你完成一個專案(Project)。但公司裡的經理,是公司給他任務去達成,他把東西給你,你就要做到完成為止,這心態完全不同。在學校做得好做不好,就是分數,在公司裡做得好做不好是另一種形式的分數,但是他沒有義務告訴你做得好不好,而且大學裡沒有經理的養成班,多數的經理是從個三、五年工程師,慢慢摸索上來,所以他不見得懂得如何作個好經理。 

再者,老師和經理還有幾點不同,第一是跟老師、跟經理的互動是不一樣的,面對老師,你可以選擇積極接觸或者不接觸(笑),但經理可是會天天在你耳邊追著進度。再者學校的專案(Project)進行比較固定,原則上不太更改任務(assignment),但是在公司做專案,今天改一個、明天改一個,在我們的行業裡,天天改、時時改,最新的指令進來就馬上要改,能做的都要盡量去作。有很多書裡提到Steve Jobs的工作方式,他天天要求改,他突然想到這顏色不對,馬上要改。你如果跟他做iPhone,新的指令進來就馬上要改,半夜加班也要改,這在工作上已經司空見慣。趨勢科技之前辦的百萬程式競賽也有這規定,以兩日決賽來說,上午給各題目,可能在下午六點鐘又丟出一些變更項目,就是為了測試這個設計團隊的應變能力,有沒有辦法面對職場上的改變。

 

掌握專案的節奏感

我發現,台灣的工程師對軟體流程控管(soft engineering process)相當缺乏。無論在業界或學校,交出來的任務(assignment),我們通常只考慮某些功能有沒有做到,很少去考慮軟體產品使用久了會不會就爛掉(Crash),還有產品安全性等問題。有很多Soft wave開發的基本功夫在學校沒教,而且台灣的業界做得也還不夠。以趨勢科技的掃描引擎為例,在程式開發之初,設定1995年最後一次大改版後,每年也會進行修正,所以設計之初,架構的設計規劃要優先考慮,因此soft engineering process的管理就相當重要,如果每年都要再重寫,是極為耗費人力跟資源。因此,我常說工程師跟藝術家是不一樣的,你的創意可以發揮在產品功能的開發上,而不是天馬行空的寫code;請你寫A結果改成B後說,這是創意,這完全不對。我認為,做專案是有節奏感的、講究次序,團體合作也講和諧跟進度,天馬行空是行不通的。

 

溝通能力決定事情順利的關鍵

溝通是非常的重要,包括怎麼去溝通你的設計,你的想法如何?我在趨勢科技待了十年,趨勢的公司文化裡有3個C,就是Communication、Creativity以及Customer。Communication不僅是面對面的,也包括網路上的溝通。我覺得自己有個缺點,就是總認為我們是做邏輯的,很多事情總該有道理,常覺得不是0就是1,黑與白,但溝通往往就是在0跟1之間作修正,也是唯一能讓事情做好的方法。尤其現在很多工作都要跟遠方的人合作,可能你的客戶在美國,你的同事在大陸等等,怎麼溝通?如何順暢溝通就成了事情順利完成的關鍵。 

樂在工作(Enjoy your work)

我常鼓勵學生,不要只看大公司,也可以考慮有前景的新創公司(Start UP),也許公司的規模不大,可能只有10個、20個員工甚至只有3、5個人都不要太排斥,也不要預設立場,可以去聽聽看他有什麼東西是你需要的,或許有些經驗你只能在這類公司獲取,甚至能在這裡產出很多想像不到的價值。 

我們談了這麼多關於工作的事,其實最重要的是,享受你的工作。大家設想一下,我們每天有十個小時以上待在公司,如果三分之一的時間愁眉苦臉的,何必呢?與其每天跟同事爭執著你對我錯,不如跟著你的心,在工作中找到你喜歡的事情,至少就能快樂享受每日生活中的八小時!